土壤孔徑分布,即土壤的孔隙大小與配合比例如何,對于土壤的通透、保水等性質(zhì)有著重要影響。實踐證明:兩種土壤盡管其孔隙度相同,但由于孔徑分布不同,其土壤性質(zhì)有著明顯的差別。 當(dāng)量孔隙:土壤中的孔隙大小、形狀及其連通情況十分復(fù)雜,很難直接測定,因此,目前多用吸出孔隙中的水所需的吸力即土壤水吸力來計算其孔徑。所謂當(dāng)量孔徑即與一定的土壤水吸力相當(dāng)?shù)目讖?,并非是土壤孔隙的真實孔徑?土壤吸力越大,當(dāng)量孔徑越小。每一當(dāng)量孔徑都與一定的土壤水吸力相對應(yīng),如孔隙大于0.3毫米,水在其中可以自由流動,植物幼根能順利伸展;孔徑在0.06-0.03毫米內(nèi),水在意力作用下,仍可自由通過,土壤水吸力為50一100毫巴;孔隙大干0.01毫米,根毛能扎進。原生動物及其真菌粗菌絲能在其中活動,其土壤水吸力為300毫巴;孔隙大于0.001毫米,只有小微生物在其中活動,土壤水吸力為3000毫巴。 當(dāng)量孔徑的分級:當(dāng)量孔徑分為粗孔(>0.2毫米)、中孔(0.2-0.02毫米)、細孔(0.02-0.002毫米)、極細孔(<0.002毫米)。粗孔在排水良好的旱地土壤中,通常多為空氣所占據(jù)。土壤中粗孔越多,通氣透水能力越強。中孔和細孔有明顯的毛管作用,能增強其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;極細孔孔徑很小,土壤的粘結(jié)性、粘著性、可塑性等性質(zhì)隨其孔徑的數(shù)量增加而加強。
本文網(wǎng)址:http://www.ycico.cn/xinwen/438.html